茶枝柑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次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分析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hachi’,CRC)是广东极具地方特色的柑橘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其果皮是用于加工“广陈皮”和“柑普茶”的原料,主产于广东新会区,种植经济效益好。研究表明,茶枝柑果皮中含有的次生代谢物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但其形成和Compound 3作用积累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茶枝柑果皮为材料,在形态观测的基础上,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筛选得到调控GW-572016体内实验剂量橙皮苷形成的关键基因,以期为解析相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GC-MS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茶枝柑果Anti-human T lymphocyte immunoglobulin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78种挥发性物质,于花后140天(DAF140)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对检测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后找到7个差异挥发性物质,其中,D-柠檬烯是区分DAF45与其它时期的生物标记物。2、采用LC-MS对六个生长时期的茶枝柑果皮中非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040种物质,其中黄酮类物质占30.7%,是茶枝柑果皮中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对LC-MS的测定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得到519种差异代谢物,STEM(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分析结果显示持续下调的代谢物占比达到43%。3、为深入探究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的分子调控机制,对所有时期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OMT的保守结构域在基因组中鉴定到93个OMT基因,分为8个亚家族。后通过WGCNA-STEM分析从基因家族中筛选与橙皮苷相关的9个OMT基因,其中FPKM>50的只有Cr7OMT5和Cr Ch OMT6两个基因,推测其可能参与橙皮苷的生物合成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