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尔宁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明确胃尔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特点,初步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1.CAG模型建立(1)MNNG自由饮用复合多因素诱导CAG小鼠模型:采用8周龄ICR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CAG造模组(34只),造模组每日饮用180 μg/mL的MNNG溶液,并结合不规律禁食(两天饱食,一天禁食)禁食当日灌胃30%乙醇溶液0.4mL/只,造模第九周、十周、十一周随机取两只小鼠,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判定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观察小鼠形态学指标(毛发、耳廓和趾爪颜色)和行为学指标(自主活动和抓力);尾部胃部微循环血流量;整个造模周期持续十一周。(2)乙醇水杨酸钠灌胃复合多因素诱导CAG大鼠模型: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适应性喂养7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CAG模型组(60只)。正常组大鼠自由饮水,每日灌胃去离子水;造模组大鼠自由饮用0.1%氨水并予以饥饱失常干预,同时每日灌胃30%无水乙醇复合2%水杨酸钠溶液。造模十九周,取胃组织制作切片并进行病理学诊断。2.胃尔宁对CAG的治疗作用研究:CAG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240 mg·kg-1)以及胃尔宁低、中、高(180、360、720 mg·kg-1)剂量组,每组9只。给药期间,除正常组和模型组按体质量灌胃给予容积0.01 mL·g-1的去离子水外,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九周。取血检确认细节测外周血炎症及贫血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胃蛋白激素水平(GAS、GT-17、PGI、PGII和ET-1)和炎性细胞因子(IL-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1β)水平;RT-PCR检测胃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IL-8、IL-10、γ-IFN);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及透射电镜(TEM)观察胃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3.胃尔宁治疗CAG作用机制研究:免疫组化检测胃组织PCNA、Bax和Bc12的表达定位;免疫印迹法检测 Bc1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9 和 Cytochrome c 蛋白表达水平;AB-PAS染色观察胃上皮肠化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urinary metabolite biomarkers检测肠化生特异性指标Cdx2和Muc2蛋白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胃癌癌前病变相关蛋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