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干预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

目的1.以健康促进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2.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评价“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知识、态度、监测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等健康结局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健康促进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初步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初稿,根据焦点小组会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订干预方案。2.选取广东省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血透室透析符合纳排标准的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组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促进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ICI 46474 molecular weight预。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分别用家庭血压监测知识问卷、家庭血压监测态度量表、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量表和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知识、态度、监测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等健康结局指标的干预效hospital-associated infection果,其中家庭血压监测知识、态度、监测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透前血压达标率、心血管病风险及透析充分性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1.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和一对一个性化健康宣教为核心干预内容的“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初稿。经两轮焦点小组Cobimetinib生产商讨论,修订形成“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终稿。其中专家判断系数为0.804;专家熟悉程度系数0.938;专家权威系数为0.871。2.本研究共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1例,最终有69例患者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各项健康结局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家庭血压监测知识: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家庭血压监测知识的总分、高血压防治知识、家庭血压监测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血压监测知识的总分、高血压防治知识、家庭血压监测知识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家庭血压监测态度: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3、6个月的家庭血压监测态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6个月的感知行为的益处、感知行为的障碍和情境影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1、3、6个月的行为自我效能、允诺行动计划及即刻竞争性需求和喜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血压监测态度的总分、感知行为的益处、感知行为的障碍、行为自我效能、情境影响、允诺行动计划及即刻竞争性需求和喜好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的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血压监测依从性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服药依从性: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透前血压达标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透前血压达标率在时间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的透前血压不达标风险降低了48.9%(OR=0.511,P<0.05)。(6)心血管病风险: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在时间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进展为心血管病中高风险的几率分别降低了52.9%(OR=0.471,P<0.01),67.5%(OR=0.325,P<0.01),46.9%(OR=0.531,P=0.017)。(7)透析充分性: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在时间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6个月发生透析不充分的几率分别下降了44%(OR=0.560,P=0.035)和61.6%(OR=0.384,P=0.04)。(8)疾病进展: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1、3、6个月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低于对照组,时间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健康促进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构建的“互联网+家庭血压监测”综合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好,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2.该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知识、态度、监测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等健康结局指标的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