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病性障碍,认知功能缺陷独立于临床症状、在症状缓解后依然稳定存在,且不受药物影响,是更接近核心病因的疾病内表型。针对认知功能缺陷的难治性现状,课题组策略:一是前移治疗窗口早干预,选择早期患者为干预对象,包括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linical high risk for psychosis, CHR)和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FES);二是针对性选择与精神病发作密切关联的特定认知领域,基于相关病理性脑神经环路进行精准干预。本研究选择与精神病发作密切相关的视空间认知功能,基于selleck激酶抑制剂其病理性神经环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进行个体化精准干预研究。【方法】使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纳入CHR和FES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随机分为r TMS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基于视空间认知功能缺陷的病理性神经环路”顶叶-海马回路”,根据每个被试的海马-下顶叶的局部最大功能连接确定皮层干预靶点,采用20Hz高频rTMS干预左下顶叶、进行个体化精准干预2天10个疗程,并在干预前后采集神经影像学数据,明确r TMS对视空间认知功能的干预疗效、探索r TMS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10例患者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55例、r TMS伪刺激组55例,两组患者在人口学及临床学特征方面匹配;真刺激组52例和伪刺激组47例患者完成了r TMS干预及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r TMS精准干预左下顶叶对视空间认知功能的效应优于伪刺激对照组,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6.873,p=0.01);真刺激组48例和伪刺激组38例患者完成了r TMS干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评估及干预前后的神经影像扫描,使用多变量距离矩阵回归(Multivariate Distance Matrix Regression, MDMR)算法分析发现视空间认知功能与双侧角回脑区活动显著相关;分别以双侧角回为感兴趣种子点,进行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右侧角回与左侧枕叶、右侧眶额、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认知分数存在显著负向关联;对上述四组功能连接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值与认知变化值进行相关分析,真刺激组存在右侧角回与左侧枕叶的功能连接变化与认知变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 p=0.04),提示r TMS干预机制与降低右Drug incubation infectivity test侧角回与左侧枕叶的功能连接有关。【结论】精准r TMS高频干预早期精神病患者的左侧角回可以显著提升视觉Apoptosis抑制剂学习记忆,该疗效可能与调节海马-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有关。本研究为精神病认知缺陷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