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蕊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其生物特性、加MS-275体内实验剂量工炮制、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药理作用4个方面:百蕊草共有25科82种寄主,半寄生特性是其人工栽培的一大难点;百蕊草的炮制加工方法为洗净,切段后干燥;已分离鉴定出66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1种,生物碱类Telaglenastat生产商9种,二萜类化合物5种,有机酸类6种,杂类化合物15种;体内外研究表明,百蕊草具有抑Biotin cadaverine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癌等药理活性。尽管现代研究已经分离鉴定了包括黄酮、酚酸、二萜在内的多种成分,但已知的化合物数量十分有限,且对各类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转运调控过程及分子机制也知之甚少,亦无官方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此外,野生百蕊草与栽培品种的功效是否一致缺少定论。故今后亟须进一步探讨百蕊草药材来源与生物活性成分和防治疾病作用的关系,推动百蕊草用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优良种植的选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