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某舒缓修护乳液对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联合诱导的豚鼠皮肤瘙痒的止痒core microbiome效果和机制。方法普通级Hartley豚鼠48只,体重20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皮炎平)、实验组(舒缓修护乳液),每组12只,联合应用浓度递增组胺和固定浓度4-AP建立豚鼠瘙痒模型。实验第1天,豚鼠右后足背剃毛,形成1cm×1cm的皮肤暴露区,每日固定时间暴露区给予对应试剂0.1 ml/只,连续3天。最后一天给样前,细砂纸轻轻打磨擦伤暴露区,使之发红但不渗血,再给样一次。于末次给样30min后开始,在暴露区,空白对照组每隔3min逐次滴加生理盐水,其他组滴加组胺浓度递增(0.01%、0.02%、0.03%、0.04%、0.05%、0.1%、0.2%、0.3%、0.4%)的组胺和4-AP联合致痒物,Fer-1分子量均为50μL/只。观察滴加过程中豚鼠出现回头舔右足背反应,记录第一次出现时间即搔抓潜伏期;计算出现反应时给予组胺总量即致痒阈。若滴加组胺浓度最高达0.4%的联合致痒物仍无回头舔足背反应则终止实验,按此时的搔抓潜伏期和致痒阈进行计算。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组胺、IL-6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搔抓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致痒阈显著降低(P<0.01),成功建立豚鼠瘙痒模型;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搔抓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致痒阈显著升高(P<0.01)。血清学结果发现,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组胺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组胺水平显著降低(P<0.RAD001生产商01),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受试物某舒缓修护乳液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清中组胺和IL-6含量,表明受试物有较显著的止痒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炎性因子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