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考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与噁唑酮(OXZ)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生理病理变化,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开发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连续7周交替饮用含1%DSS饮用水以及动物正常饮水诱导C57BL/6N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OXZ腹部涂抹致敏后,用40%乙醇溶解灌肠诱导Balb/c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后,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脏器指数、血液学检查、结肠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TNF-α、INF-γ以及IL-10表达水平评价造模效果并对两种模型进行selleckchem KPT-330比较研究。结果 经DSS及OXZ诱导的小鼠结肠炎(UC)模型中,模型组小鼠均出现体质量下降、稀便以及便血等UC临床症状,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Ascomycetes symbiotes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减低(P<0.01)、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 <0.01)。血液学检查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均可见模型组小鼠发生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小鼠结Staurosporine肠出现溃疡、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诱导溃疡性结肠炎,但小鼠的生理状态与结肠病理变化有所不同,在实际实验中应根据研究目的以及药物治疗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开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