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在肝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肝脏IACS-10759体内恶性肿瘤一直是肿瘤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发现晚、进展快、常合并转移灶等特点,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传统的手术切除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限制,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治疗难度更大。微波消融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Galunisertib浓度期主要用于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消融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微波消融技术已经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治疗术可以以微小创伤达到肿瘤杀灭的目的。已有报道显示,微波消融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3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来源为肝脏、胃、胰腺或结直肠)在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的生存时间、再发时间、随访时间,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术前、术后值。结果:病例平均随访天数(884±616)天。随访过程中19例发生了再发,平均再发时间(774±638)天。总体再发率为35.85%。7例死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平均存活时间(930±436)天;消融后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消融前,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则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谷丙转氨酶(ALT)、谷primary human hepatocyte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通过统计53例肝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微波消融治疗术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微波消融治疗具有疗效好、危险系数低、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可以重复进行等优点,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微波消融依赖于超声机器、消融机器,对医生操作熟练度依赖较高,布针方案及术中操作直接决定了消融的彻底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已有多项先进技术,如容积导航、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等可作为消融的辅助技术,提高消融的安全性和完全性。随着微波消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且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联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在肝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图2表10参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