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DKK-3、KIM-1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评价作用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尿DKK-3、KIM-1在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吉林大学肾病科、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收集上述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DKK-3、KIM-1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脏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1.依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将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分为四个亚组:DM正常蛋白尿组23例、DKD微量蛋白尿组17例、DKD大量蛋白尿组93例及NC组。分别比较4组生化指标:发现随着DKD病情进展,尿DKK-3、KIM-1水平逐渐升高。2.将DKD患者按照肾组织损伤评分后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生化指标:发现随着肾小管间质萎CL13900 MW缩和纤维化评分升高,尿DKK-3、KIM-1水平逐渐升高(p<0.001)。且尿DKK-3与肾小管间质萎缩和纤维化呈正相关(r=0.283,p=0.021)。ROC曲线提示尿DKK-3能有效地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AUC=0.690)高于尿KIM-1(AUC=0.522),最佳截断值为196.68ug/mmol Cr,评价DKD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敏感度为51.5%,特异度为69.7%。3.分析尿DKK-3、KIM-1与肾功能指标及肾功能下降的相关性,结果提示DKD患者尿DKK-3、尿KIM-1水平与e GFR呈www.selleck.cn/products/canagliflozin负相关,与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肾功能下降呈负相关;对DKD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尿KIM-1水平是Tumor immunology与肾功能下降相关性较强的生物标志物(r=-0.476,P<0.001)。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DKK-3、KI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评分升高逐渐升高。2、尿DKK-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功能下降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尿KIM-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相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短期内肾功能下降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