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selleck抑制剂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提供更多借鉴。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诊断性刮宫确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共110例,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是否升级为恶性病变分为恶变组(37例)和非恶变组(73例CL 318952使用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用于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风险的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状态和超声评估>Ⅰ级血流信号均可能与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绝经和超声评估>Ⅰ级血流信号均是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其中已绝经和超声评估>Ⅰ级血流信号分别赋值为23分、100分;Bootstrap软件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上述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5,提示模型预测区分度良好。上述列线图模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1~0.95),最佳截断值为90分,模型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8%、90.73%。结论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与绝经状态Bio-cleanable nano-systems和超声评估血流信号分级有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刮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升级为恶性病变具有良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