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输血情况的相关因素,旨在为烧伤患者的临床用血提供更加详细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医院烧伤中心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50%TBSA)。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烧伤病情、手术情况、感染情况、治疗情况以及输血情况,分析血浆和红细胞输注量的相关因素;同时收集切削痂手术的切削痂面积、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创面覆盖物等手术资料,分析手术失血量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中连续型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类型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4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性330例、女性125例,年龄(46.33±14.11)岁,烧伤总面积为70%(60%,87%)TBSA,III°烧伤面积为33%(16%,55%)TBSA,共进行了1461次切削痂、清创或植皮等手术,中位数为3(1,5)次。住院期间的总输血率为96.0%(437例),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率分别为95.6%、90.1%、16.0%,其中每例平均血浆输注量为6350(3050,11650)ml,每例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14(6,27)VE-822小鼠U。(2)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和红细胞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入性损伤、肺水肿、其它创伤、Hb值<70g/L、血流感染、创面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脓毒症、入住ICU、机械通气、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首次血乳酸值、首次血肌酐值、首次白蛋白值、手术次数、手术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浆输注量和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及预后情况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浆输注量相关(P<0.05),患者性别、年龄此网站及首次总胆红素值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量相关(P<0.05)。(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Ⅲ°烧伤面积、基础疾病、首次血肌酐值、肺水肿、脓毒症、行CRRT、手术次数、手术失血量及预后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期间血浆输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而性别、Ⅲ°烧伤面积、首次血肌酐值、Hb值<70g/L、脓毒症、行CRRT、手术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3)在1461例手术中,纳入了伤后14天内进行的切削痂植皮手术602例,每例手术失血量范围为100~6766ml,中位数为1268(813,1927)ml。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切削痂面积、手术时长、手术部位和创面覆盖物对手术失血量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切削痂面积≥30%TBSA,手术失血量明显增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切削痂面积、手术时长及创面覆盖物是大面积烧伤切削痂手术失血量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1)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性别、有无基础疾病、Ⅲ°烧伤面积、首次血肌酐值、有无肺水肿、是否出现Hb值<70g/L、有无脓毒症、是否进行CRRT、手术次数、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及预后,是影响患者血浆或红细胞输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输血,合理调整输血量,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输血治疗,维持血容量及纠正贫血等,进而改善患者预后。(2)控制单次切削痂面积不超过30%TBSA,尽量减少手术时长,术中使用生物移植物覆盖创面,可有效减少大面积烧伤切削痂手术的失血量,从而减少患者的输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