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学信息方法,探讨白藜芦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分子机制,为白藜芦醇治疗OSCC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 ch)、SEA数据库(http://sea.bkslab.org)、Pharm mapper数据库(http://lilab-ecust.cn)检索获得白购买SAG藜芦醇的相关靶点,以DISGENET(www.disgenet.org)、OMIM(https://omim.org)、GeneCards(httpssynaptic pathology://www.genecards.org)数据库筛选OSCC疾病靶点,取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再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蛋白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及PyMOL对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预测白藜芦醇治疗OSCC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50、100μm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apamycin.htmlol/L)白藜芦醇对OSCC细胞株HSC-3细胞Src酪氨酸激酶(Src tyro-sine kinase,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雌激素受体基因1(estrogen receptor gene 1,ESR1)及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数据库得到白藜芦醇药物靶点243个,OSCC疾病靶点6 094个,将药物与疾病的靶点进行交集获得116个潜在靶点,潜在靶点主要集中参与体内蛋白质自磷酸化、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OSC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EGFR、ESR1、SRC等OSCC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药物干预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SC-3细胞中SRC、EGFR、ESR1及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对OSCC细胞SRC、EGFR、ESR1、p-PI3K、p-AKT靶点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