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慢病管理在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的慢病管理在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延缓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一般治疗、基础治疗、基于微信的慢病管理;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基础治疗、门诊慢病管理。管理周期8周,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随访管理,每2周1次。通过SF-36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和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血清钙离子、血清钾离子、血清磷离子),分析两组患者的慢病管理效果。量表评测时间节点为基线、末期;实验室指标评测节点为基线、管理4周后、末期。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www.selleck.cn/products/dibutyryl-camp-bucladesine01为极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生活质量:慢病管理结束后,两组患者在SF-36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较基线均明显提高(P<0.05);比较末期SF-36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试验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6个维度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力、一般健康状况2个维度的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依从性:慢病管理结束后,试验组服药依从性评分由5.13±0.87提高到6.46±0.8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评分由5.14±0.77提高到5.39±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末期服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3.肾功能:管理4周后,两组患者Scr、BUN较基线下降明显(P<0.01),但两组在Scr比membrane biophysics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UN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管理结束后,两组患者Scr、BUN较基线下降明显(P<0.01),两组在降低Scr、BUN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蛋白尿:管理4周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基线比较,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期,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基线比较,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管理4周后,两组尿蛋白定性较基线比较,均有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期,两组尿蛋白定性较基线比较,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血清离子:管理4周后,两组血清GSK1349572钾离子、血清磷离子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血清钙离子较基线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期,两组血清钾离子、血清磷离子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血清钙离子较基线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进展,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基于微信的慢病管理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3.基于微信的慢病管理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蛋白尿、稳定血清离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