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也称为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Ig AV),是常见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以全身性系统性血管炎为特征。大约90%的病例发生在2至10岁的儿童中,发病高峰在4至7岁。病变主要累及粘膜、皮肤、胃肠道和关节等部位,若累及到肾脏时称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s purpura nephritis,HSPN),又称Ig A血管炎伴肾炎(Ig AVN)。HSPN多发生在30%-50%的HSP患者初次起病的4-6周内,大多为轻度,有小部分会发展为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其长期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程度。目前HSPN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肾组织穿刺活检,但因其为有创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很难广泛应用。近年来,除了通过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外,蛋白质组学技术也为HSPN发现新型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可能,该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对生物液体样本需求较少的优点,有望为筛选有前途的紫癜性肾炎生物标志物做出更大的贡献。目的:本研究采用基于串联质谱方法的TMT(tandem mass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蛋白质定量技术联合检测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血清和尿液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以发现HSP患儿肾损害的生物标志物,更加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线索。研究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并经肾活检证实的HSPN组(N组,n=15)和HSP组(P组,n=25)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采集所有患儿治疗前的血清和24小时尿上清液,每组选取2例患儿分别对血清和尿液样本等量混合,以进行TMT蛋白质定量分析。从而明确两组疾病中血清和尿液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之后分别对血清和尿液selleck激酶抑制剂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通路分类和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我们还选取HSPN组13例,HSP组23例患儿对其中的差异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其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意义。结果:(1)与HSP组相比,我们发现106个蛋白质在HSPN组血清中差异表达,其中59个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p<0.05)。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通路有蛋白结合、蛋白激酶结合、铜离子结合、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癌症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等。(2)与HSP组相比,我们发现290个蛋白质在HSPN组尿液中差异表达,其中107个表达上调,183个表达下调(p<0.05)。GO和KEGG分析Tethered cord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通路包括受体调节活性、阳离子结合、信号受体结合、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结合、紧密连接、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蛋白质消化吸收、ECM-受体相互作用、粘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补体和凝血级联和代谢等。(3)综合上述质谱信息,我们发现血清和尿液www.selleck.cn/products/ABT-263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11个,主要包括KRT2、KRT9、KRT1、CP、ALB、OAF、MMP2、IGHM、IGFBP4。共同参与的信号通路有24个,主要有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Gn RH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等。(4)我们在血清和尿液中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选取MMP2进行western blot初步验证,结果显示,与HSP组相比,血清MMP2表达水平在HSPN组显著上调,尿液MMP2表达水平在HSPN组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质谱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文阐明了HSPN患儿血清和尿液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发现了血清和尿液中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共同的生物路径,并且验证了其中的蛋白质MMP2,证明了本次质谱分析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儿童HSPN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新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