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传统的育种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基因组育种技术。本研究以五山丝苗作为受体材料,YY70作为供体材料进行恢复系的选育工作。五山丝苗是优质、高产常规水稻品种,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含有抗稻瘟病(Pi2/Pi9)、抗褐飞虱(Bph3)、香味(fgr)等基因。YY70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selleck HPLC选育,在选育的过程中对控制水稻品质、株型、穗型、抗病的14个主效基因进行聚合,经反复回交和密集筛选,具有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良、抗倒伏、抗病、广亲和等优点。本研究利用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有限公司所提供五山丝苗和YY70杂交后代为基础,结合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选育新的优良恢复系。主要结果如下:1、首先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亲本五山丝苗和YY70进行50×测序,对亲本材料300多个基因的等位型进行分析鉴定。对杂交后代及回交后代进行5×测序,利用系谱和SNP信息确定基因组片段来源,揭示了育种过程中染色体重组的信息。在后代中筛选了23个背景纯合率80%以上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植株,选择WAH-60、WAH-152、WAH-157三个株系进行性状考察和测配。2、点击此处以WAH-60、WAH-152、WAH-157育成株系配制了41个杂交组合,对育成株系及其所配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测定。与亲本五山丝苗和YY70相比WAH-60、WAH-152、WAH-157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每穗总粒显著增加。三个恢复系单株产量32.8 g-55.4 g,其中WAH-60、WAH-152优于亲本五山丝苗。对整精米率、垩白度、碱消值等与稻米品质相关的指标进行了检测,WAH-60、WAH-152达到部颁2级标准。WAH-60所配的15个组合单株产量在24.5 g-65.9 g,垩白度0.8%-4.4%,碱消值5.9-7.0,直链淀粉含量处于15.2%-18.8%的范围内。WAH-152所配的13个组合单株产量38.3 g-56.2g,垩白度0.8%-8.9%,碱消值4.9-7.0,直链淀粉含量处于13.3%-16.3%的范围内。WAH-157所配的13个组合单株产量26.5 g-58.1 g,垩白度,0.8%-7.4%,碱消值5.5-7.0,直链淀粉含hepatic glycogen量处于14.6%-17.2%的范围内。三个恢复系都有较好的性状和品质表现,配组后代沪科1S/WAH-60、荃科1A/WAH-157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沪科1A/WAH-152、沪科1A/WAH-157品质达到部颁1级标准,表明新选育的恢复系可以改良后代品质。本研究以前人选育的优良品种,结合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了水稻快速育种,成功选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型恢复系,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和水稻育种继续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