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干预眼镜蛇咬伤局部坏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1)获得百色地区眼镜蛇咬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2)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对眼镜蛇咬伤致局部坏死的干预效果。方法:(1)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279例眼镜蛇咬伤患者资料。(2)对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被确诊为眼镜蛇咬伤的50例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AZD1152-HQPA半抑制浓度础上,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病情资料。本研究通过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获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基线资料:眼镜蛇咬伤患者以5月份最多见。90.68%患者在咬伤后的24小时内到医院就诊。68.82%入院患者年龄在20~50岁,男性占总入院人数的90.32%。91.04%患者职业是农民。86.38%患者来自百色市区及周围郊县。患者多在家中、田间被眼镜蛇袭击,受伤时间段多集中在白天。咬伤部位主要在上肢。眼镜蛇咬伤伴随症状多见的是呕吐、腹泻、疼痛、肿胀、坏死。(2)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中有30.69%的患者出现APTT下降。(3)病情评分:88.17%的患者病情程度为轻度。76.29%的患者局部溃疡分度为I度。(2)实验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咬伤部位、咬伤位置、咬伤至入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入院时患肢肿胀情况、疼痛指数、皮肤坏死客观临床标准评分、坏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的PLT、CREA、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肿胀情况:入院第三天,实验组伤口处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入院第二天、入院第三天的疼痛指数、皮肤坏死客观临床标准评分、溃BI 10773研究购买疡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坏死面积:记录患者入院时、咬伤后6、12、24、48、72小时局部坏死面积。对照组在咬伤后12小oncologic medical care时坏死面积达到最大,实验组在咬伤24小时坏死面积达到最大。在咬伤72小时,实验组坏死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的坏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坏死进展情况:计算咬伤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坏死进展情况及总坏死进展情况。对照组在咬伤6小时至12小时坏死面积逐渐增加,12至24小时坏死面积逐渐减小。实验组12小时至24小时坏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