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灸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文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任脉灸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丰富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与思路,拓宽任脉灸治疗的疾病范围。方法: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招募的66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分为Developmental Biology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3例。治疗组采用任脉灸治疗,1周1次;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 bid,克拉霉素缓释片0.5g bid,阿莫西林胶囊1gbid,枸椽酸铋钾胶囊0.6gbid,均治疗1疗程(治疗组4周,对照组2周),以Hp数值变化、Hp根除率、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积分,治疗结束1月后比较Hp数值及根除率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病例共6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存在可比性。(2)点击此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Hp数值变化及根除率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数值均明显减小(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数值,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根除率,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3-MA纯度分(SF-36)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其中,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及情感职能(RE)6项评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生理机能(PF)、精神健康(MH)和健康趋势(HT)3项评分两组改善效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19.3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任脉灸组和常规四联组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任脉灸在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上存在优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治疗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