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收集辽宁奉天中医院皮肤科病房125例以“湿热蕴肤型湿疹”为诊断收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的一般资料、皮疹特征与分布、疾病相关因素等,对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相关临床经验,为后续人们在临床上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在辽宁奉天中医院皮肤科住院部以“湿热蕴肤型”湿疹为诊断的住院患者,按照病历资料纳入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得到有效资料125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工作职业等)、影响疾病因素(发病节气、病程长短、不良嗜好、既往疾病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自觉症状、伴随症状、皮损瘙痒以及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进行分类整理、后把整理好的俄病例资料录入Excel进行制表保存,后续应用IBM SPSS23.0统计软件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及统计。结果:1.一般情况资料:在125例患者中,男性64例(51.2%),女性61例(48.8%),男女比例为1.04:1;龄21-88岁,平均年龄为56.69±15contrast media.7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0年,平均病程为7.08±16.88月;最短5天,最多1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2.41±3.51天;新发湿疹患者49例(23.59%),复发湿疹患者76例(76.41%)。以复发湿疹患者人数居多;患者工作职业中以退(离)休人员居多,为75例(60.00%),其次以公司职员、无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工人为主。2.疾病相关情况:有饮酒史者21人(16.8%),吸烟者史者24人(19.2%),且吸烟饮酒者多见于男性;发病季节以春、夏两季居多;55例(44.00%)患者发病前或病情加重时受诱因影响,以饮食因素较为多见;有药物过敏史者27例(21.60%);64例(51.2%)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史www.selleck.cn/products/AZD1152-HQPA,以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见。3.皮损相关情况:本次研究的125例患者中,皮损最易发生在躯干、下肢、上肢,泛发全身者为73例(58.40%),皮损形态多表现为丘疹、破溃、红斑,且大部分伴有抓痕以及血痂。治疗前VAS评分为85(5),治疗后为15(10),EASI评分为治疗前28.7(12.5),治疗后为4.8(4),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症状:患者主要的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数量可达117例(93.60%);患者有一种或者多种伴随症状者有124例,其中以夜眠差(90.32%)和小便黄(91.93%)为主。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者18例,其中红细胞降低17例(94.44%),血红蛋白降低17例(94.44%);肝功异常者20例(16.00%),肾功异常者9例(7.20%),;血糖升高者13例(10.40%);血脂异常者33例(26.40%),均表现为不同型的胆固醇升高;77例(60.80%)患者总Ig E>100IU/ml,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易出现Ig E升高的情况;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的患者为64例(57.14%),食物组以虾/蟹/扇PF-07321332 molecular weight贝、鳕鱼/鲑鱼/鲈鱼较为多见,吸入组以猫毛皮屑/狗毛皮屑、屋尘螨/粉尘螨较为多见。6.治疗:通过对121例(4例患者因个人口味原因无法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所应用中药汤剂的组成药物进行描述分析,根据出现频率以及药物分类,得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为清热药(包含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649次、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385例、解表药184次、活血药131次、补虚药81次、祛风湿药76次;113例(90.40%)患者应用中药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塌渍以及中药封包治疗;75例患者(60.00%)应用针灸联合针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118例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7.疗效:本次调查的125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03例,无效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8.40%。结论:在本次研究的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中:1.患者群体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且疾病易呈复发趋势。2.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易伴随出现胆固醇升高与血红蛋白的降低。3.湿热蕴肤型湿疹的中医治则为清热祛湿解毒、活血疏风止痒。4.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的常用中药类别包括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活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5.经过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